张争,武汉人,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3月入职海大集团南通海大,任职渔虾料销售业务员,经过4年的努力,升职为南通海大大客户部经理。去年年底,通过集团国际化人才培养选拔,派往印尼海大虾料部,负责巴纽旺宜市场销售服务。他工作积极勤奋,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热心公益事业。由他牵头的“中华暖爱民间机构”短短半个月内,已筹集捐赠近30万元抗疫急需用品,驰援十余个省市疫区,与家乡的父老乡亲并肩作战。
捐赠明细
采访时,张争人已经在印尼,“因为在国内辗转多个地区,为了把传染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回到印尼后自觉隔离14天,”张争告诉笔者。谈到当时募捐心情,“其实一开始只是单纯想捐点钱,为受灾家乡尽个人绵薄之力,担心所捐善款无法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才决定亲自购买抗疫紧缺物资,过程中发现几千元起不到什么作用,就想到了在朋友圈募捐,没想到消息一发布,引起了多数人的共鸣,纷纷捐助善款或者提供有价值信息,大大鼓舞了我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捐赠的物资正准备运往受助地
谈到在募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张争显得云淡风轻,“刚开始购买物资的时候,因为不懂,购买的物资基本不合格,捐赠总被拒收,后来一个在生物检测公司上班的师兄加入到我们的工作小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张争说,“必须得学会发动大众的力量,人多力量大。”“募捐过程中有没有异样的声音?”笔者问。“有朋友反对这样的募捐行为,认为价值不大,又容易滋生骗子,但是我不这么认为,目前我们把每一笔捐赠明细都做到公开透明,个人力量确实有限,但是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若人人都能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张争向公众公开了所有捐赠明细和捐赠单位。
来自各个受助地的收货证明
谈起本次善举的心得,张争很认真的总结了以下几点:1、个人力量太小,必须靠团队。做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人的无力,无助,无奈。只有团队协作,目的明确,流程清晰,分工到位,职责清晰,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2、要学会独立思考。目前网络信息爆炸,有发国难财的,有卖假货的,无法区分,这个时候需要独立思考,不能盲目跟进,否则爱心会被人利用。3、兵贵神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记者加了张争个人微信,其微信头像让人印象深刻,一家三口穿着传统汉服,坐在中式家具前面,和谐、幸福的画面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不过如此吧,真正的幸福美满之家。31岁的张争,2019年底刚通过集团内部招聘从南通海大转移到印尼海大,告别相依相守多年的娇妻稚子。“不想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于现状,海大集团是一个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公司。”张争说。
张争一家三口的温馨合影
“有没有想针对疫情说点什么?”“特别感谢集团董事长薛华、我们战发部领导、党支部副书记张桂君、董事长助理吕学志等领导的悉心栽培,以及多年来一直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入职海大6年,是海大精神、海大情怀给了我更多的正能量和信念,我为能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自豪。这次自发捐赠,很多海大的领导和同事慷慨解囊,作为一个武汉人,想对海大集团说一句谢谢。”隔着电脑屏,能感受到张争诚意满满的感激之情。
整理、搬运捐赠物资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整个采访过程,我们并没有挖掘到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壮举,娓娓道来的,净是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琐碎乃至平淡的心里活动和语言。也许,每天这样生活的我们,会因为这样平凡的举措而麻木乃至视而不见,但细思起来,每一次我们的国家、民族进入紧急状态的时候,每次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何尝不是这些身边看起来平凡的同事、朋友、亲人冲在狂风巨浪的最前面,用血肉之躯、强大意志、博大胸怀为我们拉起一道道防护网,守护我们的平安健康。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有很多像张争这样的党员同志,主动作为,冲锋在前。在此,号召集团全体党员和职工,以党员张争为榜样,忠诚奉献,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的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