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作为我国“南大门”,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横在广州面前的一道大考。
广州市委、市政府聚焦企业痛点、堵点、难点,着力帮助企业加快修复产业链、疏通物流链、缓解资金链、链接人才链,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入正常发展轨道。3月份,广州各项重要经济数据整体相比前2个月呈现跌幅逐步收窄趋势。如何咬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放松,实现“六稳”“六保”?如何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当前,专门方案已制定,具体举措已明确,正全力推进落实。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严峻考验。在这次艰苦卓绝的战疫中,广州市工信系统助力企业供应链体系,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生产恢复和调整的“广州速度”。同时,制定出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举措,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为企业“输血供氧”。
统计数据显示,广州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经济运行态势回暖。从PMI看,3月份广州制造业PMI升至51.6%,远高于2月份的36.6%。从开具税票看,一季度全市开具发票企业31.2万户,同比增长4.1%。
“按照中央‘六稳’‘六保’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要围绕‘稳增长’目标和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工信局局长江智涛表示。在产业基础的厚积薄发中、在科创力量的生生不息里、在政府组织的强力统筹下,广州经济呈现出强大的韧性。
制造强市:产业底蕴彰显“韧劲”
战疫间隙,4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跟客人的会谈中,透露了与农林牧渔行业企业的合作意向:“当下,中国人整体抗生素耐药性很高,这与部分动物饲料里添加抗生素有关。未来希望能就抗生素替代品领域加大研发合作。”
钟南山希望合作的对象,正是以动物饲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PG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受新冠疫情影响,华南地区活禽交易关闭,大部分饲料企业停产或销量大幅下降。海大集团的禽料销量却同比增加30%,增速与去年同期相近。
逆势上扬的“韧性”,源自于海大集团扎根广州20余年发展的积淀。“目前,海大集团在农业全产业链上均有布局,并成为了全国细分市场领域的领头羊。”海大集团常务副总裁程琦说:“疫情发生后,北方地区禽养殖补栏积极性较好,对华南市场起到弥补作用。”
疾风见劲草,烈火炼真金。以海大集团为代表,广州经济社会在疫情到来时的承压能力,以及疫情稍缓时的快速修复、反弹能力,根植于先前布局培育的深厚产业基础。
从用电、用水、用油量看,截至3月末,全社会用电量、制造业用电量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9.8%、85.8%和88.6%。全市用水、用油量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93.7%和78%,比2月末分别提高2.7个和3.6个百分点。
纵观一季度数据,在众多行业里,与防疫相关的医疗防护和生活所需物资较快增长,医用口罩、口罩产量分别增长3.0倍和4.6倍。在全市应急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下,广州口罩日产量由1月25日的13万只,激增到1月29日的110万只,并在3月21日、4月5日分别突破1500万只、2700万只。
兴世机械研制成功国内首条超高速全自动化口罩设备
看似疫情下的市场需求,为这类行业提供了“理所应当”的发展机遇。然而,产量的上升并非一蹴而就。“临时抱佛脚并不现实,制造能力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很难实现骤升。”叶华东说:“广州口罩产能的快速提升,源于多年来制造能力的积累和体系的搭建。”
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广州市、区联动帮助企业加快口罩机等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组织番禺兴世机械研制成功国内首条超高速全自动化口罩设备;组织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国首款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鉴别和操控的视觉数字全自动口罩机;组织广汽集团利用制造技术力量优势研发口罩生产线。
危中谋变:科技创新塑造“韧劲”
熙攘往来的上海外滩上,一个别样的声音传来:“请大家戴 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这是一款名为“瓦力”的智能巡逻机器人。它生在广州,工作在上海。作为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的一员,“瓦力”在外滩执勤时,通过不停地播报喊话,提醒游客时刻注意个人安全防范。
研制生产这种机器人的企业,是总部位于广州的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高新兴”)。疫情发生后,公司党委利用高科技手段为群众安全护航,迅速升级自主研发的巡逻机器人,与民警共同“执勤”。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兴所属的人工智能行业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全面支持科学防控和加快复工复产。
科技创新元素的注入,塑造了广州高技术制造业的“韧劲”,使之成为疫情冲击波下的“中流砥柱”。
一季度,全市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增长2.2%,其中的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增长28.3%;3月单月,电子通信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制造业的生产已全面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此外,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8倍,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7.3%,地面通信导航定向设备产量增长49.0%。
“撇开现有的(情况)该怎么办?要解困,真金白银地下去(扶持企业),这当然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经济在危机中会不会走出一个转型的道路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军公开表示。
疫情期间,广州并未放慢发展新兴产业的步伐,反而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4月3日出台的《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提到,广州从三个方面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包括降低新能源车购买成本,给予购买新能源车的个人消费者1万元综合补贴等。
“以科技抢速度,以技术提效率,这是广州战疫的新思路。”广州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介绍。
多方联手:主动作为激发“韧劲”
“在广州,4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市工业80%左右的产值。但这并不能否定中小企业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突出贡献在于稳就业、保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叶华东谈到,中小企业为一名家庭成员提供了就业机会,甚至可以养活一个家庭。
然而,中小企业却受限于体量和社会资源,在疫情中爱冲击首当其冲。安利(中国)供应链副总裁陈森林直言:“我倾向于政府在‘保主体’过程中更关注中小企业。因为大企业的前期供应商很多依赖于中小企业。一旦中小企业在突发危机中难以为继,整个供应链都会发生危机,大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安利集团等巨头企业的发展,需要与供应链前端中小企业合作
面对中小企业的生存难题,广州制定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从加强金融支持、降低房租成本、减免缓缴税费、实施援企稳岗、加大财政支持、开展暖企行动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定生产经营,预计将为企业减负70余亿元。
“为了更加精准地对接小企业。工信部门还会与银行机构、税务系统、法律部门合作。”广州市工信局民营经济处处长黄星耀举例说。工信局联合市司法局开展“访百家园区助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暖企活动,发动1000名律师为1万家企业免费开展法治服务。
经济社会的发展很难在疫情的笼罩下偏安一隅。不仅部门之间需要互相协调,市区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均需同舟共济、相濡以沫,才能渡过难关。
广州市税务局发起,与武汉市局联合组织召开服务企业复工复产视频连线现场会,运用税收大数据精准定位、科学分析,谋划解决两地企业面临的上下游产业衔接不畅、资金链困难、务工人员返工难等问题。
截至4月上旬,两地税务部门已对接两市汽车企业433家。“通过这个平台,广州汽车产业获得了上游武汉地区零部件企业的有力支持。”黄星耀说,广州曾用15天的时间帮助广汽集团、东风日产的市外产业链配套569家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政府要发挥好激发市场‘韧性’的作用。”叶华东指出,除了市级层面的主动作为,广州还支持各区成立担保公司,由市财政对担保机构的筹建提供40%的补贴。“该举措将延续到疫情结束后,这将是长期的规划。因为,营商环境改革也是推进‘保主体’的重要环节。”